pc28预测网站分析-50个企业常用的人效指标
你的位置:pc28预测网站分析 > 新闻动态 > 50个企业常用的人效指标
50个企业常用的人效指标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21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53

图片

效率类

1. 人均销售额:公式:销售收入 ÷ 员工总人数意义:衡量单位员工创造的销售业绩,反映人力销售效能。

2. 人均毛利:公式:毛利(销售收入-直接成本) ÷ 员工总人数意义:单位员工贡献的毛利,体现人力盈利潜力。

3. 人均利润:公式:净利润 ÷ 员工总人数意义:单位员工创造的最终利润,直接反映人力价值。

4. 元均销售额:公式:销售收入 ÷ 货币投入(如资产、成本等,需明确分母)意义:单位货币投入产生的销售,衡量资金转化效率。

5. 元均毛利:公式:毛利 ÷ 货币投入意义:单位货币投入的毛利回报。

6. 元均利润:公式:净利润 ÷ 货币投入意义:单位货币投入的最终利润。

7. 时均销售额:公式:销售收入 ÷ 工作小时数(企业/部门总工时)意义:单位时间(小时)的销售产出,反映时间利用效率。

8. 时均毛利:公式:毛利 ÷ 工作小时数意义:单位时间的毛利贡献。

9. 时均利润:公式:净利润 ÷ 工作小时数意义:单位时间的利润创造能力。

10. 以上指标的增长:

公式:(当期值-基期值)÷ 基期值 × 100%(同比 / 环比)意义:衡量指标的趋势变化,反映效能提升或下降。

图片

费用与结构类

11. 人事费用率:公式:人事费用(工资、福利、社保等) ÷ 销售收入 × 100%意义:人力成本占销售的比例,衡量人力投入合理性。

12. 研发费用率:公式:研发投入 ÷ 销售收入 × 100%意义:研发投入强度,反映创新重视程度。

13. 销售费用率:公式:销售费用(推广、营销等) ÷ 销售收入 × 100%意义:销售投入占比,衡量销售策略效率。

14. 管理费用率:公式:管理费用(行政、后勤等) ÷ 销售收入 × 100%意义:管理成本占比,反映组织运营效率。

图片

生产与运营效率类

15. UPH/UPPH/SPH/TCPH/ 出杯量 / 翻台率:

UPH(Units Per Hour):每小时产量(生产制造领域,单位为产品数量)。UPPH(Units Per Person Per Hour):人均每小时产量(综合人力和时间的效率)。SPH(Sales Per Hour):每小时销售额(服务 / 零售领域,单位时间销售)。TCPH(Cost Per Hour):每小时成本(单位时间的成本消耗)。出杯量:餐饮行业单位时间(如小时)制作的饮品数量。翻台率:餐饮行业公式 (单日接待桌数 ÷ 总桌数)× 100%,反映餐桌周转效率。

16. 千包工时:公式:生产1000包产品的总工时 ÷ 1000意义:生产千单位产品的工时,衡量批量生产效率。

17. 千片工时:公式:生产1000片产品的总工时 ÷ 1000意义:类似千包工时,针对 “片” 单位的产品。

18. 哈勃工时:行业特定指标,如半导体 / 精密制造领域)公式:生产1个“哈勃单位”产品的工时(需结合行业定义 “哈勃单位”)意义:衡量特定复杂产品的生产效率。

图片

质量与流程类

19. 质量效率 / 良率:

良率公式:合格产品数 ÷ 总产量 × 100%(分一次良率、最终良率),反映生产质量。质量效率:良率 + 质量成本等维度的综合评估,衡量质量与效率平衡。20. 转化率:

公式:目标成果数(如成交、注册) ÷ 总接触数 × 100%(如销售转化率、流量转化率)意义:反映环节转化效率(如营销→成交)。

21. OLE/OEE:

OEE(设备综合效率):时间稼动率 × 性能稼动率 × 良品率,衡量设备实际产能与理论产能的差距。OLE(整体劳动效率,部分行业定义):综合人力、设备、流程的整体效率,公式因行业而异,核心是 “实际产出 ÷ 理论最大产出”22. 流程重复率:公式:重复执行的流程次数 ÷ 总流程次数 × 100%意义:反映流程标准化程度(重复率高→标准化好)

23. 流程错误率:公式:流程出错次数 ÷ 总流程次数 × 100%意义:衡量流程设计或执行的缺陷

24. 返工率:公式:返工产品数 ÷ 总产量 × 100%意义:反映生产 / 服务的一次通过率,返工率高→质量或流程问题

25. 流程用时:公式:完成流程的总时间 ÷ 流程次数(如平均审批时间、生产周期)意义:衡量流程速度,反映运营敏捷性

图片

组织与人力结构类

26. 组织层级:公式:企业从基层到最高层的层级数量(如员工→主管→经理→总监→CEO,层级为 4)

意义:反映决策链条长度。

27. 管理幅度:公式: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下属人数意义:衡量管理跨度,幅度大→扁平化;幅度小→层级多

28. 审批效率:公式:审批通过的平均时间(需定义 “审批环节”)意义:反映组织决策速度,效率低→流程冗余

29. 审批时间:公式:单个审批流程的耗时(如某报销单从提交到批准的时间)意义:细化衡量审批环节的时间成本

30. 员工总人数:企业所有用工数量(含正式、外包、兼职,需明确统计范围)

31. 直接员工人数:意义:直接参与生产 / 核心业务的员工(如一线工人、销售),与 “间接员工(职能支持)” 区分。

32. 外包员工人数:意义:外包公司派遣的员工数量,反映用工灵活性

33. 官民比:公式:管理人员数量 ÷ 基层员工数量意义:管理岗位与执行岗位的比例,比例高→管理成本可能偏高

34. 职能人员占比:公式:职能部门(财务、HR、法务等)人数 ÷ 总人数 × 100%意义:衡量职能支持的投入程度,占比高→运营支持强但可能冗余

35. 全职人员占比:公式:全职员工数 ÷ 总用工数(含兼职、外包)× 100%意义:反映用工模式的稳定性(全职占比高→稳定性强)

图片

人力成本与时间类

36. 人力成本增长速度:公式:(当期人力成本-基期人力成本)÷ 基期人力成本 × 100%(同比 / 环比)意义:衡量人力成本的变化趋势,警惕过快增长

37. 浮动薪资占比:公式:浮动工资(绩效、奖金、提成等) ÷ 总薪资 × 100%意义:反映薪资与业绩的挂钩程度,占比高→激励性强

38. 废工时间占比:公式:无效工时(等待、返工、闲置等) ÷ 总工时 × 100%意义:衡量时间浪费程度,占比高→效率损失大

39. 不付薪加班时数:意义:员工加班但未获得薪酬的时间,反映劳动合规与员工负荷。

40. 工时有效利用率:公式:有效工时(创造价值的工作时间) ÷ 总工时 × 100%意义:直接反映时间利用的有效性

图片

时间与技能类

41. 时间价格:公式:单位时间人工成本(或创造的价值)(如 “每小时人工成本” 或 “每小时创造的利润”)意义:衡量时间的 “成本” 或 “价值”,辅助决策(如是否外包)

42. 加班率:公式:加班工时 ÷ 总工时 × 100%意义:反映员工工作负荷,加班率过高→疲劳或资源不足

43. 平均工时:公式:总工时 ÷ 员工数(如月均工时、周均工时)意义:衡量整体工作时长,辅助判断合规性(如是否超法定工时)。

图片

技能与人才类

44. 岗位技能匹配程度:公式:技能符合岗位要求的评分 ÷ 满分(通过测评、访谈量化,如 “90 分 / 100 分”)意义:反映员工技能与岗位的契合度,匹配度低→效率或质量风险

45. 关键技能员工占比:公式:掌握关键技能(如核心技术、稀缺能力)的员工数 ÷ 总人数 × 100%意义:衡量核心人才储备,占比低→业务连续性风险

46. 多能工占比:公式:具备2种及以上技能的员工数 ÷ 总人数 × 100%意义:反映员工技能广度,多能工占比高→灵活调度能力强

图片

员工体验类

47. 满意度:公式:满意度调研得分意义:衡量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,关联离职、效率等。

48. 敬业度:公式:敬业度调研得分(如投入度、奉献意愿)(通过专业模型如盖洛普 Q12 测算)意义:反映员工主动投入工作的程度,敬业度高→绩效通常更好

49. 缺勤率:公式:缺勤天数 ÷ 应出勤天数 × 100%意义:衡量员工出勤稳定性,缺勤率高→可能存在士气或健康问题

50. 留任率:公式:期末留任员工数 ÷ 期初员工数 × 100%(通常统计 1 年周期)意义:反映人才保留能力,留任率低→需排查离职原因(如薪酬、文化)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